今天是:
在线天气:
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规章制度
  更多>>
全国党校系统青年教师培训班学习汇报
于秀丽
发布时间:2015/5/21 14:30:01      浏览:(9405)
  

首先感谢学校派我与李颜悦两名同志到中央党校参加这次全国党校系统青年教师培训班。学习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机会非常宝贵,我们的收获也非常多,现将有关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概述

这次党校培训可以用当前比较时髦的一个词概括,那就是“高大上”。

高—高度重视。在集体合影时,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亲自出席,并与我们合影留念。在开班式上,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校长亲自为我们做了讲话,在她的讲话中提出了如何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并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她的讲话强调,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首先必须坚持党校姓党。一切活动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党校教师要有党的意识、党校意识、党员意识。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向刘云山同志曾经向中央党校教师提出的那样,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第三,要坚持教学相长。最后,要坚持终身学习。党校教师要养成专心致学的习惯。除此之外,在整个课程安排,师资配备,住宿就餐等方面中央党校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处处体现着中央党校对此次培训班的重视。

--规模大。此次培训班原计划招收300人,结果这一消息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全国各地党校的积极响应,报名人数猛增到1000多人。最后,中央党校在考虑到接待能力之后,确定了696人。这些人员来自20家省级党校,78家市级党校,72家县区级党校,有的党校一个学校就来了近30人,上课的规模非常大,最终上课地点不得不选在了中央党校大礼堂。

上—上档次。师资阵容豪华,理论水平非常高,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指导性强。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理论水平,丰富了教学方法。

师资阵容豪华。中央党校的老师是分级别在不同级别的班级上课的,而此次的培训班打破了这个规则,阵容上非常强大,包括了校委委员,包括了教育长,也包括了资历非常高的老教师,比如说秦刚老师,他已经接近退休年龄。这些老师我们平时是很难听到他们授课的。同时这次培训在师资安排上非常细心,既有经验非常丰厚的老教师,又考虑到了我们此次大部分学员都是年青教师,因此特意安排了几名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为我们授课。可谓考虑的非常全面。

课程内容丰富。

此次学习一共历时5. 我们一共上了9堂课,每天上下午都有课,每堂课时长两个半小时,其中老师讲授两个小时,余下的半小时为互动环节。同时因为时间很紧,所以就利用了每天中午午休的时间,我们轮流参观校史馆。5天时间最后一天下午为大会交流与结业式。具体课程内容如下:

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辅导》授课老师:韩庆祥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教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文化强国》授课老师:周熙明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3、《网络时代的文化领导权研究》授课老师:秦路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文化学室主任、副教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拓展》授课老师:秦刚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常务副主任、教授

5、《关于党校教学的几个问题》授课老师:王东京 中央党校教育长、教授

6、《如何讲好党校的专题课》授课老师:赵磊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台港澳与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7、《如何讲好原著课—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体会》授课老师:边立新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8、《如何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授课老师:陈启清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宏观经济教研室主任、、教授

9、《党校青年教师如何在推进思想库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授课老师:梁言顺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研究员

按照课程的内容我将它们分为几个方面

教学观摩: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辅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文化强国》、《网络时代的文化领导权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拓展》这堂课中,四位老师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让我们对中央党校专题课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辅导》让我们看到了韩教授高度的概括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自任职以来发表了一系列内容非常多,韩教授将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为七个方面,让我们学习起来非常系统,非常方便。例如: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执政主题,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目标—实现中国梦;执政理念---人民幸福;执政主线—打铁还需自身硬;执政思路—破解“四大危机”、唱响中国声音;执政方略: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公平正义。在《网络时代的文化领导权研究》中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秦路老师非常年轻,与我差不多少大,但她的课很老成,在课程设计上也很新颖。她讲网络时代的文化领导权研究,并未从我们传统的课程设计出发,没有上来讲什么是网络时代,我们为什么要提高这一时代的文化领导权。而是将课程的三部分分别设定为:网络时代的中国社会图景、解决中国的网络文化生态、网络社会的文化执政与文化领导权。打破了传统思维方式。

经验介绍:在《关于党校教学的几个问题》、《如何讲好党校的专题课》、《如何讲好原著课—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体会》三堂课中,几位老师都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介绍给了我们。在《关于党校教学的几个问题》中,王东京老师首先分析了讲课教师授课与大学的而不同,分析了部分老师将不好课的原因,---空对空、就事论事、人云亦云。然后详细介绍了如何打造精品课。后面有详细介绍,我再次不多赘述。

科研工作:在科研方面一共我们上了两堂课,《如何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党校青年教师如何在推进思想库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如何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中,陈老师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了教学科研一体化流程管理,在此他提出要“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其中教学出题目,就是说我们科研的题目可以从我们党校的教学布局出发,从教学对象也就是学员需求出发,带着问题意识去寻找科研课题,这样也能更好的将科研与授课结合起来,在“科研做文章”方面他介绍了几种做法,那就是大题小做、老题新做、死题活做、难题巧做。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五有”模型。即有理想、有态度、有方向、有基础、有方法。最后他介绍了科研如何转化为课堂内容。在《党校青年教师如何在推进思想库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中,梁老师首先分析了党校在思想库的作用定位,认为我们在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后介绍了中央党校的一些做法,最后讲解了如何发挥党校教师的思想库作用。主要就是要把握三个原则,七个要领。但是很多事情由于保密需要,仅仅点到为止。

此次培训课程,既有理论专题课,又有方法论的传授,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内容非常丰富,方式多样,特点鲜明,效果显著。通过此次培训我们既得到了“鱼”又学会了“渔”。

二、如何打造精品课

王教育长介绍,中央党校已经评了两届精品课,今年冬天将评第三届。中央党校给出了标准为5条,即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要有科研含量或学理框架。三要有理论维度和现实唯度。四是要有历史参照或国际比较。五要有讲课艺术。然后,王教育长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员的了解,他认为要讲好一堂精品课要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这是培训中几位老师一致提出的观点。王东京老师提出,一堂课要讲一个大问题,普遍性问题、真问题。而不是你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学员不感兴趣的问题,你自己感兴趣是你自己的问题。你的讲题一定要是一个真问题。很多人认为问题导向就是我的讲题是从问题出发的就可以的,但不够。不仅我们的讲题设计要坚持问题导向,我们的备课、讲课这两个小时要始终贯穿着问题导向。怎么贯穿?不仅讲课设计要问题导向,而整个备课讲课都要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导向的“问题”主要是,学员想不到的问题,这个要重点讲;学员想错的问题,这个也要重点讲;学员想对了但不会表达的问题,那就要告诉一个正确的表达方法。然后他每一个都进行了举例说明。

例如,学员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说中央提出要转方式、调结构。为什么要提出。一些老师主要从我国当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回报来阐释。但是王老师则提出要从美国美元战略切入。大家知道二战之前世界货币体系是以英镑中心,英镑是世界货币的中心货币,可是1944年之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中心货币,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个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怎么做到的。1944年,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的一个小城镇,叫布雷顿森林开了一个会。这个会是美国人事先计划好的,美国将代表请来后,在开会之前就派人到房间挨个进行游说。当时二战马上就要结束了,德国战败了,欧洲各个国家的经济都要重建,各个国家重建最需要什么,那就是缺钱,美国答应他们要向其提供援助,并且不需要还,但是有一个条件,以后的投资贸易要用美元结算,不再使用英镑结算。只要答应这个条件,我就送你一笔钱,这些国家一听是好事呀,就同意了,用美元结算与用英镑结算对他们都一样,没什么影响,用英镑英国还不给钱。第二天就开会了,美国的代表是怀特。英国的代表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一开会怀特就抛出了这个计划,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美元跟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以后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带着美元按照1:35的比例来兑换黄金,结果这些国家一边倒的支持美国。凯恩斯就不干了,坚持用英镑,而怀特坚持用美元,就产生了著名的凯恩斯与怀特之争,双方僵持不下,最后一投票,大家都支持以美元为货币中心。后来凯恩斯提出大家各退一步,既不用英镑,也不用美元,而是用世界元来作为货币中心。重新印制世界货币。但是其他国家认为太麻烦了,一边倒的支持美国。因为美国之前做了工作,凯恩斯不知道,结果这场争论以凯恩斯败了而收场。凯恩斯很郁闷,回去之后就一病不起,两个月后就去世了。美元取代英镑,但是当时说好了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可是不到一个月,美国变卦了,说美元贬值了,一盎司黄金等于41美元,其他国家认为你给我们那么一大笔钱,4141,没吃亏。但是接下来美元不断贬值,到1965年,它是一张纸,向全球采购商品,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到70年代末的时候,英国和法国认为你美国这是玩我,给我的就是一张纸,你给我那些钱早就赚回去了,你给我们一张纸之后回去就不断贬值,到60年代时变成1:520,美元不值钱。法国戴高乐将美元装了一大轮船运到美国换了一万吨黄金。其他国家一看要美元有什么用,都纷纷去兑换黄金,把美联储的黄金换空了。二战前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到70年代就换空了。美国宣布不换了,美元与黄金脱钩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抛美元,认为美元栽了,眼看美国不守信用。美元作为中心货币不合格。就在关键时候,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战争为什么爆发就是石油问题。美国人眼球一亮,欧洲发展工业化,需要石油,美国一支军队进入中东,控制石油,石油禁运。欧洲国家需要石油,美国说可以呀,但是条件是虽然美元不跟黄金挂钩了,但是购买石油必须用美元结算。欧洲国家同意了,但是心里憋着一口气,你美国还在玩我,当时说好一桶石油4美元,结果不到一个月后美国又变卦了,石油涨价,美元贬值,一桶石油12美元,张了3倍,之后30美金, 50美金,70美金,欧洲国家很气愤,你又玩我,我们要摆脱美元,摆脱石油依赖,欧洲搞新能源,风能,水能,核电,用电,尽量摆脱石油。到了2009年在召开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奥巴马上串下跳,要做一件事,美国人要在全球建立一个产权交易市场,由美国主导,他跟中国说,我们两个国家是全球经济体最大的两个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两个联手就能建立起这个交易市场,为什么要建这个交易市场呢,他们有一套理论,到处宣传,很多人信以为真,到底是真是假,几天也讲不清。他说全球现在在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碳排放问题,地球一边暖,北极南极冰川就会融化,一融化就水平面提高,一提高就会淹没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就没了。美国人说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现在要联起手来,限制碳排放,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美国的这套理论无懈可击,没问题。但是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全球变暖就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只是一种猜想。但是美国说完了很多国家信。大家想想如果真的执行起来,美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碳排放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我们国家处于工业发展中期,碳排放仍然很大,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也会有大量的碳排放,到时我们的碳排放的指标就不够,它每年按照人口和国土面积将每个国家碳排放的指标发放下去,有指标你就排放,没指标就不排放,要不你就去买。我们国家指标是一定不够的,不够就要买,到时候,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卖方,中国将成为最大的买家。因此我们不能干。那一旦美国成功,意味着什么?我们担心,4万亿储备金能不能拿回来,如果美国成功了,肯定拿不回来了。为什么呢?我们的工业化还没完成,我们的排放指标不够用,我们需要购买指标,4万亿能买多少指标?开始时美国是会给我们甜头的,指标肯定时便宜的,但之后,他想涨多少就涨多少。4万亿最多买5年,第6年之后美国可定重新调整指标。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付出了多少才积攒了4万亿外汇,他只要5年就收回去了,他卖给我们什么了,卖给我们的是空气。现在4万亿,他们不卖给我们先进的技术,就是不卖给我们,就是让我们4万亿没用,押在那到时候买他的空气。美国人迟早要做成的。在这种形式下,我们要不要转方式,调结构?如果我们继续高污染,高能耗,就是增长那点GDP又有什么用,得不偿失。还不够买指标的。所以中央为什么要提出转方式,调结构一目了然。其他的就不用再说了。

二是要有学理支撑。赵磊老师在讲课时提到,讲课的源头之水,来自于我们平日持之以恒的学术沉淀。王教育长也谈到我们找到问题以后,对这些问题怎么分析,一定要从学理出发,不要就事论事。怎样将实事问题与理论框架对接起来。现在很多人反映理论联系实际中出现两层皮现象,理论与实际两层皮。有些人一肚子学问使不上劲,他的理论框架与实际对接不上去。什么道理?中间缺少一个环节,一个转换的环节。拿到问题之后第一步要完成一个转化,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怎么转化。例如,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过去讲4大建设,现在讲5大建设,为什么提出呢?过去我们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今天的生态文明,为什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学术方面的分析,如果就生态文明这个话题不转化,你的理论就用不上,怎么转化呢?比如说我们把文明转型看成是制度变迁。因为分析经济学也好,哲学也好、社会学也好,分析制度变迁的学术方向很多。如果把文明转型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中的制度变迁来看,就可以结合马克思思想力思想关系运动的理论来分析。经济学的还可以用罗斯的理论,他有一本书《制度的变迁》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就是分析制度的变迁。还可以用塞罗的稀缺性原理来解释制度变迁。他在分析人类社会为什么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又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他就是用稀缺性来分析的。奴隶社会当时的生产力是十分的低下,刚从原始社会过来,几乎没什么生产,人则成为稀缺性要素,奴隶就是社会的稀缺性资源,所以谁有的奴隶多,谁就是老大,奴隶主则成为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个社会的性质也就因此而定,叫奴隶社会。到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不断提升,生产工具的发明,人手相对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土地,人多了,粮食需求增多,土地就相对缺少。土地成为稀缺性资源,这个时候地主成为社会统治阶级,于是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当家、随着封建社会后期,指南针的发明,航海事业发达,发现了新大陆,土地有的事,一文不值,土地也不是十分重要,开发新大陆需要资本,资本变得重要了,成为稀缺性资源。拥有资本的资本家吃香了,逐渐的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人类社会逐渐的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用稀缺性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变迁,同样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人类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农业社会最缺的就是粮食,所以那个社会的祭祀,歌谣都是围绕粮食,而到了农业社会的后期人们丰衣足食,开始追求更高的,手表呀,汽车呀化纤产品等成为稀缺等等,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初期,水、空气、环境等资源不重要,大家不重视,等到了工业后期,污染逐渐严重,这水、空气、环境等资源变得稀缺的。所以这时提出保护环境,提出生态文明。逐渐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则可以用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理论进行分析。

这个转化问题大家在听张恒山老师讲课时也能够感受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法治中国,习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中有很多涉及到法治问题,法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讲深,讲透,张老师则是将法治与人类文明联系起来,从理论根源和历史发展来讲这个问题,这样就使得这个问题的讲解具有了理论厚度。

三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党校教师不能端共产党的碗砸共产党的锅,一定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铁的纪律。政治纪律是底线。同时党校教师要有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

四是要注意讲课艺术。首先,要做到三个清楚。想清楚、写清楚(一定要写好讲稿,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想清楚了,但真正到写出来的时候,有时会发现自己并未想清楚,甚至是想错了,写清楚才是真正清楚)、讲清楚(老师100%讲清楚,学员只能接受95%;老师90%讲清楚,学员只能接受70%;老师70%讲清楚,学员基本不清楚),要语言通俗化、生活化。其次要将讲理论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大道理用小故事,小道理用大故事。例如,大道理用小故事。他列举了一个例子。一次他参加一个,会议让每个参会人员都发言,其中一个学者发言的题目是坚守宪法的底线,时间为8分钟,这个题目其实很大的,王教育长以为他讲不完,结果这位学者讲得非常好,听一遍让人终身不忘。这位学者用了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这个问题。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他去台湾,在台北市街上,市中心一个地方有个老大爷卖凉茶,他就买了一杯凉茶,和老大爷聊起了天,他问老大爷你是住在这吗?老大爷说是,这是他的家。学者接着说这个地方好呀,是市中心,寸土寸金呀,那要是哪天市政府要征迁,让你搬走怎么办?老大爷说,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私产,私产是受法律保护的?政府不可能让我走呀。学者又问,那政府強迁怎么办?老大爷答,这也是不可能的,它要是強迁我就去法院告他去,侵犯我的私产。学者又问,如果马英九与法院院长打个招呼,不受理你怎么办?老大爷答,怎么可能呢,法院就是打官司的地方,它怎么能不理我呢?如果法院不理我,我就去找议员呀,让议员去弹劾它呀。学者又问,如果马英九和议员打招呼让他们不理你怎么办?老大爷答,议员怎么能不理我呢,议员是我选出来的,如果他不理我,我找记者,开新闻发布会,说他们不作为,那民众就不会再选他了。学者又问,那马英九与报社打招呼,不让记者来呢?老大爷答,那也不可能,报社卖报纸,要挣钱的,这么好一个新闻怎么能不来呢。通过这个小故事,他的结论是,宪法的底线是,第一,私产要保护,第二,司法要独立,第三,议员要民选,第四,新闻要自由。这正是通过一个小故事阐释了一个大道理,让人终身难忘。最后,要掌握节奏,推动互动。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一书中提到,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是15分钟,所以每15分钟作为一个单元互动一次,用笑声互动,用掌声互动,用眼神互动。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学到了教学方法,同时又增强了对科研与思想库建设的重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最后再次感谢,感谢学校送我们外出学习,我们定将这次学习收获转化为我们的工作水平与个人能力,更好的推动党校发展。

版权所有: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丹东市行政学院 丹东市社会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