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天气:
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规章制度
  更多>>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央党校学习心得
司永慧
发布时间:2015/5/21 14:19:58      浏览:(13594)
     记得曾经在书里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人的一生中可以享受的最大快乐就是心的平和。一直以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被日常各种事情所填满,看似忙碌而充实,但是真的当我们闲下来一个人面对自己的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是不是会有一丝丝的不知所措和心慌,能不能、会不会去享受一种心灵的平静?特别是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规则、新的人和事,怎样学习?如何生活?我想这些都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所以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走出去、来到党校系统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学习两个月的时间,让我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反思自己、追寻未来,继而更好的活在当下。下面想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四个方面我想侧重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央党校的课程设计以及教学特点。

一、中央党校的环境让人“静心”

初来中央党校,正直北京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党校内部也在修缮装修之时,所以在尘土和狂风的遮掩中我并没有发现这里的“美”,我们需要办理各种证件不能随便进出,所以很郁闷。过了几天,我们顺利的办好了手续,一切步入正轨,当阳光取代了风沙,温暖驱散了寒冷,中央党校的特色环境也逐渐显现在我的面前:(八个字)大气、古朴、庄重、淡定。参天古树、林荫大道、掠燕湖畔、典雅建筑、可谓世外桃源、诗意盎然。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人的心静下来,散散步、看看书、聊聊天,我以前很多次都提到了哲学家海德格尔笔下的“诗意的安居”,这是我向往的一个理想状态,我想中央党校的外部环境就是能让人“诗意”起来的地方,良好优美又不失特色的外部环境对学员来说也是保障是他们能更好学习又能惬意生活的理想场所。

二、中央党校的课程安排让人“收心”

中央党校在开班之前都有一个教学引言,来向学员说明课程安排的思路以及作为学员怎样听课?怎样才能听好课?的问题。我觉得这一点很有必要,在上课之前就有一个对于课程设计的总体理解,才能更完整的、更有体系的去理解每一门课程的精髓和老师们的教学目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中央党校的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    设计依据:

1、中央对党校的定位(中央党校的教学理念):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最需要的就是理想信念、坚定信仰。所以中央党校的定位就在于加强基础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不能丢、党的建设历程不能丢、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不能丢、党性教育不能丢。

2、根据中央党校的工作条例:一个中心、四个方面:以学习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注重理论修养、实践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

3、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加强能力培训:应对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等。

二、主要班次

分两大块:进修内班次和培训内班次。

进修内班次指的是不是第一次到中央党校培训的学员,是要进一步深造的过程,在这部分主要开设的是专题班。具体分为省部班和厅级班。每一个班次分为不同专题,例如上半年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班等。

进修内班次指的是第一次来到中央党校培训的学员,如中青一班、中青二班、新疆班、西藏班,这些班次都是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的班次。

三、课程设计

第一版块:公共理论课

1、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2、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科学发展观

第二板块:专题课

1、基本理论与经验

2、体制改变与创新

3、重大政策调整

第三板块:党性教育

第四板块:全校课程(必修和选修)

每个班次的课程一般都在上午的时间授课。下午的时间安排全校的大课。一般来说周一、周三下午必修课。周四下午选听课。周五上午形势与任务报告。基本内容都是围绕国际国内形势、军事、外交、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等问题从大的方面介绍讲授,讲授老师有校内的也是外请的如中国国防大学、中国战略研究所的相关教授等。周五的大报告都是外请国家各部委相关领导介绍有关他们工作方面的形式政策、如农业、文化、发改委等领导。

中央党校教育长王东京在教学说明中还重点提到了几个问题:中央党校教什么?大家来党校学什么?什么样的课是精品课?怎样看一个老师讲的好不好?

一、什么是精品课?

1、守党校的纪律

2、有科研含量

3、有理论维度

4、有国际眼光

5、有讲课艺术

二、怎样看一个老师讲得好不好?

1、你讲的问题学员想不到

2、你讲的问题学员想到了但听了你的讲授之后转变了观念

3、你讲的问题学员想了,但不会讲给大家听,学完后知道如何表达给别人

我觉得他的观点是我以前没有考虑的,视角很独特。让我觉得一个好老师是真的需要换位思考去体会学员的心。作为我,也许也习惯了在讲台上享受讲授的过程,当这种单方的讲授变成一种习惯,也许只有外出学习,换一种角色才能更加体会学员的心,因为在这里我就是学员,能够坐在底下看到不同授课风格的老师,看到不同老师看问题的不同表达方式,看问题的不同视角,我想这些是远比学习内容本身更为重要的经历和收获。

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我觉得中央党校老师的教学特点:

一、理论功底深、学术气息浓

 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央党校老师们一个共通的地方。无论是什么内容的课程,给大家呈现的都是细致入微、丝丝入扣、逻辑严密的讲授,可以说每一堂课都能看出授课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浓厚的学术气息。例如曹普老师所讲的《文化大革命及其教训》深受学员好评。他把那个年代的事件真实的还原出来,沿着历史的足迹进行了阶段性深入细致的梳理,让我们能客观的去看待那一段尘封的时光,并从细节入手,列举了大量的文献与史料,给我的感受是这不仅是一堂课,更能看出这堂课背后老师付出的辛苦研究和持续努力的态度。在中央党校,这样的课很多,可以说几乎从每一堂课中学习的都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看到了老师们孜孜以求、不断获取知识的信念,以及严谨的学术气氛。再比如,我们晚上有选修课,是740开始,有个文史部教授叫梅敬忠。他讲的是《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内容信息量就非常大,那天我们一直听到晚上12点多都意犹未尽,老师也省略了很多的地方,他说这个课他一般要讲9个小时。虽然很晚了,但老师仍然激情澎湃,细致入微,可以看得出来,老师不是在讲授,而是享受,达到了一种全然忘我的境界。后来和他交流才知道,他研究这本书,讲这个课已经20年了,理论功底非常扎实深厚。这种研究精神着实让我钦佩和感动。在这堂课的结尾我记住了一句话: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禅宗悟道的一种最高境界,就是达到物我一体。老师们讲着自己喜欢的课,研究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大家,我看到的是一种悠然的喜悦,看到了教学与科研的完美结合。

二、实践角度新、调研经验足

中央党校的老师有着很优越的调研机会和条件,所以他们的实践经验很足。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几乎听不到现成的、在网上就能随便查到的事例,都是根据自己一些亲身经历、通过实地调研得来的经验之谈。例如有一节党建课《党群关系研究》,是一个叫祝灵军的教授讲的,他的课实践角度新、事例故事多、与现实联系紧。思路贯穿古今。信息量非常大。他在省市县都挂职锻炼过,而且实践很长,做了许多实际的工作,也了解到许多现实的、在书本上看不到的内容,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信手拈来,事例一个接着一个,用自身的调研经历来支撑学理的论述,尤其是在最后为领导干部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都是比较实用的,也深受学员喜欢。

三、创新形式多、教学思路巧

  中央党校的课程也有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创新形式多样,学员们积极配合,课堂效果很好。我想说这些是外化的创新,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很多老师也尝试过、效果都非常好,我就不具体说这一块了。我想说的是我觉得还有一种内化的创新,就是在教学思路上做文章。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我听到过这样一堂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学教授田应奎老师讲的,我觉得这堂课在教学思路上设计的很巧妙。大家注意他的副标题“数理、难题、思考”他在核心思想内容中首先说的是“科学无国界 研究无禁区”,也就是说他的这堂课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大问题结束的时候都会给出一些难题,和大家一起思考,给大家抛出一些问题,但是却不给答案,让大家通过他给的数据理出逻辑去破解难题,留给大家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让学员通过他的课也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我觉得这就是一趟开放式的教学,而不是单纯你讲我听的灌输式教学。也是一种内化的教学思路的创新,而不是单纯的拘泥于形式的创新。

以上就是我针对于党校课程的一些小小的感受,去北京两个多月,可也听了不少,我想总的来说,收获最大的就是在教学的心态方面,以前的我过多的纠结于学科的限制,认为我学哲学,就一定要讲哲学的课、看哲学的书、其他的不愿意过多的涉猎,觉得是浪费时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经历,让我不再过分纠结于学科的界限,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看到这里学文学的老师可以把城市建设、网络管理讲的头头是道、精彩至极,而且因为喜欢不断的研究,在这里,我看到学哲学的老师讲世界形势、军事战略,一样的深入人心、学术专业,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而且是要多方面发展的,可以有一个侧重的方面,但不能排斥别的学科的学习,我想仅仅纠结于一块就如井底之蛙,永远不能见到广阔的天地。所以任何学习都不是无用的,知识会随着阅历转化为思维,而思维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最好的老师。

三、中央党校的教学管理让人“安心”

在教学管理上,我觉得中央党校的部门之间协调度很好,各司其职、管理严格、服务周到,让人“安心”

举个小例子:我们的专业课是上午8点半上课,每个教师后面有一个时钟,老师会早早来到教室,每一个班级都有专职的电教室,调试好课件音响后,以教室后面的时钟为准,准时上课。不用专职班主任介绍老师,老师自己到点就开始讲课。每个班都有联络员也就是班主任负责课堂上的一切事务,教室外面有专职打水的服务生,学员可以拿杯子下课自己去打水。每节课9点半中间休息,老师们在这一点上时间都掌握的很好,休息10分钟,然后开始继续上课,一般是到11点左右结束。

总而言之,这里的管理井然有序,教室就是一个封闭安静的场所,保证每个学员在这里安静的听课,很舒服。当然这里的学员素质非常高,没有讲话的、没有电话铃响、没有乱窜的、也没有打瞌睡的。总之在相互的配合下,整体的授课环境和听课环境都非常的舒心。

四、中央党校的纪律要求让人“束心”

不得不说中央党校的纪律非常严格,这里的学员几乎看不到迟到早退、请假缺席的,而且上课的环境也非常独立,不允许本班以外的学员入班听课,即使是本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其他的老师原则上都是不允许的,很严格。这个是要提醒以后要到中央党校学习的老师们,严守纪律,约束行为。

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说学校为了我们此行花了很多的心思、很大的力度、也投入了很多很多,再次感谢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良好条件!学习中途,几位领导还去北京看望我们,觉得特别窝心。如果问我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说的是还是那句话:学习的内容很重要,但学习的心态比内容更加重要。心态的平和是学习的基础,思维的转换更是学习的精髓!可以说这次学习我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我可以静静的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面对预期和现实,面对新的环境,自己并不熟悉的规则里,如何真实的学习,真实的感受、真实的面对,这是我站在中央党校实事求是石碑下思考的问题。当我看到都是比我年龄大很多的领导们认真记录时的专注,当我看到都是比我阅历广的老师们激情讲授时的神采,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不足足以使我汗颜和惭愧,对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更加笃定与明确。偶然间看了一集《花儿与少年》,看到许晴在提前离队时写给大家的告别信,我觉得很感动,也很真实,当她要结束旅行的时候后她说:“惟愿这场旅行 ,我们都触及了从未到达过的灵魂彼岸 。”我想说:“惟愿这场学习,审视了自己,追寻了从未到达的心灵净土。”我想这次学习将会是我一生宝贵的经历与财富,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学校、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宝贵机会,和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
版权所有: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丹东市行政学院 丹东市社会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