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有656个城市,未来这种城市数量还会不断增加,这么多城市表现出来的态势是: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一个单体城市来讲,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社会上关于这种现象有个评论:那就是一流的城市靠品牌,二流城市靠技术,三流城市靠资源,四流城市靠伸手。丹东目前没有城市品牌,或者说丹东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同的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称呼。而丹东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就要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树立城市品牌意识,实施城市品牌战略。
所谓城市品牌,是指城市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将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支柱、精神品格以及历史传统、地区文化、民风市俗和城市特点、形象标志等诸多要素,经过长期塑造、整合和优化,逐步形成的能够识别城市、引起联想、带来附加值的城市资本。在理解城市品牌概念的时候,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要进行城市评估和定位,也就是功能定位,在功能定位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定位要全面,不能只从文化、产业等单一领域进行定位,要通盘考虑。二是定位要符合实际,要与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软硬件条件相符合,否则城市定位肯定有虚高的现象。第二个关键词是城市的核心价值,城市品牌的选择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这样你的城市才有竞争力。
城市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实施的品牌经济战略已被公认为是确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把经营城市作为突破口,将城市作为“商品”来规划、来设计、来建设和经营的话,以城市品牌吸引国内外目光,从而带动系统中的经济、社会、环境、政府等的良性发展。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面前,丹东的城市发展方向是什么?也就是丹东城市空间如何扩建、主导产业如何选择、旅游行业今后怎么发展?有一点必须要坚持,那就是要确定城市品牌。品牌作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节点,以品牌来带动、引导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最有效的途径。
城市品牌形态的演变过程可从产品品牌开始、也可能从产业集群开始、或者开始由政府的推动。把我国城市品牌发展模式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青岛模式、大连模式和东南沿海模式。其中青岛模式是从产品品牌入手,如“五朵金花” (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大连模式跟青岛模式正好相反,先通过塑造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进而带动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东南沿海一带的发展模式是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开始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品牌、进而形成城市品牌,最后在集群的竞争中产生产品品牌。应该说我市在城市品牌发展模式的选择过程中,除了青岛模式之外,大连模式和东南沿海模式都可以借鉴。
近年来,我市围绕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品牌塑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也提出一些发展思路,比如:提出把丹东建设成为“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的城市定位,使丹东成为“工业强市、商贸重镇、旅游名城、人居佳地”。近期提出“中国最美的边境城市”的城市名片,提炼形成了“务实、求美、自强、超越”的城市精神。在城市品牌发展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如果选择大连模式(环境模式),那么可以把丹东定位成“中国北方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如果选择东南沿海模式(产业模式),那么可以把丹东定位成“北方消费之都、东北消费之都”。
打造城市品牌战略的措施有很多,比如:挖掘城市文化、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市民素质、策划有影响力的活动等等,其中笔者比较认同的就是举办节庆活动,因为中国城市品牌表现形式有四种:商标注册、节会效应、特色产业、科学定位。我们完全可以把鸭绿江旅游节进行商标注册。大连的“浪漫之都”、沈阳的“活力之都”等已经进行商标注册,所以通过商标注册之后,我市可以每年大办鸭绿江旅游节,发挥节会效应,进而扩大丹东城市品牌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