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天气:
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规章制度
  更多>>
启用丹东新区文安学校的对策建议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周静言
发布时间:2015/5/3 14:12:07      浏览:(9460)
  

为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加速推进丹东-东港同城化,2009年丹东正式启动了国门湾新区建设。文安学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2010年年初由合作区政府投资8000余万元兴建,并于20118月初步竣工,但受生源、教师等诸多因素制约,学校难以全面启用。如何全面启动文安学校,对于带动新区人气,拉动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安学校概况

文安学校是专门为新区起步区配套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也是合作区政府为推动新区发展而重点打造的一所重点学校。目前,学校隶属合作区政府,并由合作区社会事业发展局行使具体管理职能。

文安学校占地面积54300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1740平方米,综合体育馆5956平方米,图书馆2482平方米,实验楼3288平方米,生活服务楼4214平方米宿舍楼3845平方米。学校配有多功能厅以及音乐、美术、舞蹈、地理、心理咨询等专业教室,日常教学教室全部配有指压式互动白板、高清投影仪等最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此外,学校还配有400米环形塑胶跑道及篮排球场,校园绿化率达30%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学校计划招生数应为1500人,一律按标准班型配置,即初中部招生600人,每个年级设5个班,每班40名学生,共15个班;小学部招生900人,每个年级设5个班,每个班级30名学生,共30个班。学校应选聘122名教职工,具体包括教师99人,职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编制23人。

二、文安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新区入住率低,学校生源稀缺

根据我们对新区已建成的大型住宅小区的摸底调查,新世纪家园A区、B区已办理入住手续的业户约2000户,实际入住500户左右;上城左岸、新加坡城、温州城、绿江太湖城小区合计入住约1000户,按每户3人计算,入住人口约3000人。按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占地区人口数量12%的比例来计算,适龄学生360人。但从实际调查情况看,新区入住家庭以老龄户、新婚户、二中陪读户为主,真正有到文安学校就学意愿的家庭不足1/3,即不足100名学生会到文安学校就读。

(二)区内调剂教师,招生吸引力小

根据市编办2011年的意见,暂时给予文安学校6个编制,再视实际招生人数核岗定编,且教师首先要从合作区所属各中小学超编教师中调剂。从合作区所属的6所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学校均为农村学校,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民办教师转正比例大、师资队伍年龄老化、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低、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合作区自身调配教师虽然可以解决教师超编问题,但无法满足新区入住家庭对文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期待,影响其子女到文安学校就学意愿,也严重影响了拟入住新区家庭的入住进度。同时,客观上也可能会削弱原有学校教学力量。

(三)预招生不成功,出现认识误区

文安学校硬件建设于20119月已基本竣工,可以基本满足学校正常运转需要。因而合作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在20115月份曾打出招生广告,进行学苗预报名,计划每个年级招一个班,但受制于新区居民入住率低、城市功能不完善、招生户籍限制等因素,各年级实际仅有20余名学生报名,不具备开班条件,导致学校启用计划搁浅。许多不明原因的主城区市民并未看到建设文安学校对推动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误认为学校是超前建设。部分浪头、安民的原居民并未了解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则,看到文安学校一流的硬件条件,纷纷要求允许其子女到文安学校就学。

(四)学校定位不明,运行方案难定

文安学校在规划时定位为:面向全国招名师,创建丹东最好、省内闻名、全国一流的名校。但因学校性质为公办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招名师的计划不得不搁浅。区内调剂教师的质量又会与一流的硬件设施条件严重不匹配,如果确定区内调剂,学校定位无法实现。是否调整学校定位?采用何种方案保证学校今年秋季如期开学,一直悬而未决。

三、启动文安学校的对策建议

(一)优中选优,明确学校运行模式

在前述三种运行模式中,从理论上看,组建教育集团/联盟模式为最优选择,区域间联合办学为次优选择,合作区中小学整合为第三选择。当然,也可能存在其他选择。但是,无论选择何种运行模式,都应结合实际情况,尽早决策。建议最晚在6月初出台具体运行方案,并迅速启动招生计划,确保学校秋季顺利开学。

(二)统筹协调,全力解决教师问题

建议市编办给予文安学校特殊的教师政策,为文安学校先期配备一定数量、对招生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教师。为吸引优秀教师到文安学校工作,市教育局可以在教师晋职晋级、职称评定上考虑给予一定政策,也可以通过出台全市各中小学优秀校领导和优秀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办法等措施向文安学校输送一部分优秀教师;合作区政府则可以考虑给予优秀教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其他福利待遇。在交流期满时,教师和文安学校可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以决定去留。尽快把文安学校办成名校,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系统的闪光点。

(三)拓宽生源,适时调整生源范围

建议适当放宽入校门槛,采取半开放式入学政策。明确未来三年内,凡是新区务工一年以上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和主城区市民的子女,只要能自行解决上学交通工具,也可享受与新区新入住居民的子女同等就学待遇,均可根据报名顺序到文安学校就读。三年后,再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招生情况,重新确定招生范围,以尽力保证入住新区的市民子女的就学需求和文安学校创建一流名校目标的实现。

(四)打破规划,改变原有办学思路

文安学校原有规划为半寄宿型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目前并不适宜采用。可以改变宿舍楼用途。一是可以将宿舍楼改建为标准化幼儿园。幼儿园的体制即可以是公办性质,也可以是“公私合营”性质,甚至可以是私营租赁性质。这样既可以解决新区入住家庭学龄前儿童的入园需求,又可以实现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共享,为文安学校储备优秀生源,还可以实现“以园养校”。可以先改建为幼儿园,待中小学生生源过剩时,变为中小学教室,幼儿园则异地搬迁。

版权所有: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丹东市行政学院 丹东市社会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