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庙会作为一种传统的节庆仪式,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地域优势,庙会文化更是民族文化绵延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的瑰宝。通过文化庙会可以展示地域文化、旅游资源、风土人情,激活沉睡于记忆中和民间的藏品,发掘边境文化金矿是丹东发展特色旅游、发掘新型文化业态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丹东文化庙会的题中之意。丹东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40个少数民族。有禁有俗,富有神秘感,充满吸引力。比如,满族的节庆活动,从腊月二十三到新一年二月二龙抬头。挂灯笼贴春联、祭祖先拜大年、放爆竹扭秧歌,形式多样十分热闹;朝鲜族的花甲礼,既为家族中的老人祝寿,又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等等。作为庙会的必备要素之一,丹东的饮食文化也具有广泛的民族融合特色,满族的酸、粘、甜;回族的烧、烤、涮;朝鲜族的辣、酸、咸,各具风味。
兴办文化庙会是为市民及游客搭建的极好地平台,有助于挖掘丹东市的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艺,提升丹东的城市品位。丹东地域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边境特点、有着丰富而具有特点的特产美食,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外地学者和游客来丹东考察观光旅游。近年来,牌楼、街坊、庙宇等成为各地文化庙会的标签。丹东市有三大寺庙群——凤凰山城寺庙群、大孤山寺庙群和元宝山寺庙群。历史上,这三大寺庙群都曾有过庙会,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凤凰山庙会和大孤山庙会已经恢复,在弘扬丹东市的传统文化,丰富旅游项目发挥着很好地作用。目前仅元宝山庙会因各种原因至今还没有能够恢复。
边境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种特殊类型,历史内涵深刻,具有异域文化相互交融、渗透的独特魅力。鸭绿江右岸这座古老边城,具有两万年的人类史、两千多年的建治史和百余年的开埠史,边境文化源远流长。边境特色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和地域特点,“外来人”正是利用这些“公共空间”认识城市特色。边境民族聚居区,既有炎黄子孙儒家传统的影响,也有着民族杂糅的特殊伦理结构,极富开发价值。
以庙会为载体,搭建展示丹东民俗风情、宗教文化、民族特色大平台,开门迎客唱大戏,推动和促进丹东市特色文化、民间艺术、丰富特产的交流与展示。同时,利用文化庙会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展演,民俗商品的展览展销、民间歌舞演出、艺术品拍卖等内容。让外地人平时难得一见的朝鲜歌舞、满族文学、皮影戏等艺术走进庙会,必将成为庙的亮点。使得庙会既有高层交流,也是民众的盛大节日;既是地域性突出的民俗活动,也能很好的兼容现代艺术气息。从旅游利益获得者的经济效益上看,庙会能够为其提供交流交易平台,开发潜在市场。展示最优产品,观众观摩比较,行家品评把玩,既可宣传、推广,又可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利于长期发展。
应以举办庙会为契机,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流通、服务、文化、公共等方面制度更完善服务上层次,提高城市品牌,使文化旅游和城市互动发展。
以文化庙会为平台,以发展旅游为主线,促进丹东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传统庙会动作模式,把文化庙会与丹东市鸭绿江国际旅游节、东港海鲜旅游节、大梨树采摘节、天桥沟枫叶节、湿地园区国际观鸟节、河口桃花节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庙会的拉动力。
文化庙会是创意产业,是内容产业,要想永葆青春,就要求我们创新庙会旅游产品。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挖掘丹东市的特色文化,如:满族文学诗歌、萨满舞、朝鲜歌舞、荡秋千,东北大秧歌、踩高跷,剪纸、书画及农民等具有丹东地域特色艺术作品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长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