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中国十大养老胜地”,发展养老产业在地缘资源、生态、经济和地缘辐射市场等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丹东在全国率先开发养老产业创造了重要机缘。
丹东地区不管是从自然条件还是物产资源来说都是得天独厚。丹东优越的自然地缘禀赋,国内罕有,是丹东市创建养老产业所独具的发展基础。丹东是我国惟一能够完全满足养老产业发展的物质资源的地区。同时,巨大的养老需求是创建丹东市养老产业基地的主要市场依据。
当然,就现状来看,丹东建立养老基地如果按照国家要求尚存在一些问题。
养老床位供给数量严重匮乏,供需矛盾突出。调研显示,丹东市现有养老机构63家,总床位数4900余张,按照现有床位,丹东市百名老人床位数仅达到0.94张,虽然近年来丹东市民办养老设施有了相当发展,但与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每百名老人57张)。
丹东市养老服务最突出问题是专业管理服务人员严重缺乏。目前丹东市老年服务机构的职工人数甚少,与需求相差巨大。且养老护理工作脏累,收入低、压力大,稍有条件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工作。多数护理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工作培训,素质偏低,无法提供优质服务。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受编制、经费、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稳定性差、服务质量不高,呈现人难聘、人难管、人难留等现象。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对我国养老产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强调社会力量将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力军。要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丹东的优势,促进丹东市养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政府应将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作为执政为民的重点项目来考虑。科学、超前制订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形式,引导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由政府帮助协调、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通过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将停办的学校、旧厂房、营房或较大型企业的医院等改造成民间养老机构,以缓解城区养老机构不足的压力。积极联系对发展丹东市养老产业有投资意向外地企业来丹投资。国家民政部对于大型养老企业(50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有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我们应当积极争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飞”到南方过冬,“漂”到北方避暑的人群越来越多。应加强与全国其它城市养老机构对接,积极构建和参与全国异地养老服务平台和网络,加大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吸纳更多的外地老年人到丹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特色疗养等。把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全年宣传计划,报道典型经验和工作亮点,在丹东文明网、丹东志愿服务网增加相关内容,提升社会养老爱老的公德意识,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