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凝聚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精神力量的思想基础,是战胜前进道路中一切风险和挑战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强调与部署,再次为文化引领丹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振兴底气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丹东在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时期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因此要准确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
丹东作为英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更是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文化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牢牢把握阶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全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与强大精神支撑。
要充分利用国家区域战略调整与新一轮辽宁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内涵精髓,强化担当意识,将其与丹东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好我市优秀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双轨驱动,推进二者共同繁荣发展。要强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思想精髓转化为融入日常的思想自觉。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讲好振兴故事
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作为祖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丹东担负着内促发展、外树形象的重大任务,是中国对外文明交流交往的“排头兵”。在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的当下,丹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要坚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重要指引,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内涵要求,推动文化建设展现新作为,推进丹东本地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丰富文化发展形式,形成一批既有内容又有市场的文化精品;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丹东号”文化产品,书写好“丹东故事”。 要深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传播好“丹东故事”。要深耕丹东地域文化研究和活化利用,提炼出既能展示中华文化精神、又能体现丹东文化特色的被全社会广泛接受认同的文化符号,并积极主动融入国际传播队列,主动搭建中外交流合作平台,用中国文化讲道理、用丹东文化讲故事,全面塑造丹东、辽宁、中国的良好形象。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振兴斗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全面振兴,归根到底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关键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需要文化引领。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看,其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社会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干事创业热情,其中文化的“化人”功能发挥显著,文化自信程度较高。文化自信自强的表征就是基于对地属文化的充分自信而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激发出对美好生活奋斗的激情和斗志。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丹东发展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及丹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基层精神文明创建等融会贯通,更好地“聚人心”。要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增强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主动性,更好地“暖民心”。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强化党在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应急处突等方面的引领功能,更好地“强信心”,以此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发表于丹东日报)
|